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管理理念迭代更新,數字經濟也在不斷升溫。
在我國,數字經濟在21世紀10年代開始慢慢進入成熟期。
2017年3月,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報告。這成為了我國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居全球第二位。増速9.6%,居全球第一位。
放眼全球,數字經濟早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主線,并推動著產業界和整個社會的數字轉型。
早在2015年,《OECD經合組織2015數字經濟展望》就指出,80%以上的OECD成員國都制定了國家戰略或者部門政策,構建了數字經濟國家戰略框架。
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對數字經濟的發展歷程給出了科學的指導意見,把數字化程度分為信息數字化、業務數字化、數字轉型。數字轉型是目前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能夠擴展新的經濟發展空間、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最終促進整個社會轉型發展。
這一文件的發布,標志著全球主要國家的數字經濟建設理論進一步的科學化、嚴謹化,數字經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數字經濟的價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一種經濟管理模式,只有經歷過實踐檢驗,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才是值得推崇的。
目前,數字經濟管理模式已經在我國各行各業有了大量成功案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個經典案例。
美的集團
美的集團作為國內的家電行業巨頭,早期一直走的是大規模、低成本的生產模式。后來,受到國外市場疲軟、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挑戰,美的開始意識到,在數字經濟時代,以規模效應換取成本優勢的發展模式已經落伍,必須轉變發展理念,尋找新的驅動內核。于是,美的集團2011年開始實施了數字化轉型。
美的實施了IT治理的集中制,投入了30個億全面重構系統,并實施了632戰略(六大運營平臺、三大管理平臺以及兩大門戶和集成技術平臺)。此外。美的還投入了超過5000人的規模,去實現3年信息化的轉型和基礎(業務+IT),實現了流程端到端、數據端到端的拉通。
在生產線上,美的投入了70億元在自動化、信息化領域,使得自動化率達到了17%,遠高于家用電器平均自動化率7.9%。美的打造的智能工廠,在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動化、決策數據化5個維度都有著出色表現。后來,美的又加大投資,將工廠往C2M轉化,除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還實現了滿足用戶一對一個性化定制的需求。
美的對數字化轉型的巨大投入,在經歷了初期資金流縮緊帶來的短暫陣痛之后,收到了豐厚的回報。
我們來看看美的2015年交出的成績單:
1、人力成本下降:員工總數從2011年最高峰的19.6萬下降到9.3萬。
2、生產要素投資減少:2011年以來未再投資購置土地、廠房類生產要素。
3、現金流由負轉正:2011年美的資金流為負數,2015年則擁有了700億現金。
4、利潤率翻倍:2015年對比2011年,營業額只增加了3%,利潤卻增加了106%,實現了利潤率翻倍。
在整個家電行業普遍下滑的2015年,美的實現了17.5%業績增長和25%利潤增長的驕人成績,成為當年唯一一家在國內銷售額增長的上市家電企業。
數字經濟走進農貿市場
數字經濟這個概念是比較寬泛的,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數字經濟利用了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術,達到了信息透明化、業務數據化、工作流程化、任務可視化等效果,最終落實了一種高效率、可持續的先進發展模式。
那么,農貿市場和數字經濟,能夠擦出怎樣的火花呢?當下最時興的智慧農貿市場很好的給出了問題答案。
一、實現信息共享,優化市場交易環境
智慧農貿市場信息交流高效、便捷,市場信息呈現出公開化、透明化的特點。而充分到位的信息共享,能夠有效優化市場交易環境。
智慧農貿市場有哪些重要的信息共享呢?
價格信息共享
各種農產品的指導價,在市場大屏幕進行公示。各商戶的商品,在商戶顯示屏進行報價,并受市場方監督管控。
信用信息共享
消費者可以對商戶的服務進行評價。相關評價結果會在市場的商戶顯示屏、觸摸查詢機等多媒體設備進行公示。
食安信息共享
市場每天對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檢測結果在市場大屏幕進行公示。
這一系列的信息共享,有效保障了市場交易公平以及食品安全,優化了市場交易環境,讓市場贏得更高人氣,旺盛的人流有利于市場提高市場的營業額、促進市場招商,提高市場商業價值。
二、加強產業鏈聯系,拓展市場服務
傳統的農貿模式,產業鏈上下端聯系較為薄弱。而智慧農貿市場的數字化管理把產業鏈上下端進行整合,打破數據孤島、推動數據流動,使上下游各方聯系更緊密,市場也由此拓展出了許多新的服務功能。
農產品溯源:搭建出一個食品溯源平臺,使農戶、農批市場、農貿市場與下游消費者緊密聯系起來。每一件農產品從生產出來,到中間的批發、貿易各個環節,相關流通信息都會被錄入食品溯源平臺。產業鏈末端的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即可以輕松獲得農產品溯源信息。
線上農貿O2O:打造線上云菜場,讓農貿市場與消費者的聯系更加緊密。云菜場不但能滿足消費者足不出戶遠程買菜的需求,而且可以通過會員模式管理、引入金融服務、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消費者黏性。
通過加強產業鏈聯系,農貿市場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這也反過來提高了市場人氣,促進了市場發展。
三、流程閉環管控,提高辦事效率
傳統農貿市場管理普遍比較粗放,市場里的很多工作如果監督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現相關責任人辦事拖沓、敷衍了事,整體辦事效率低下。
在實現了數字化管理的智慧農貿市場,對工作流程實行全程閉環管控。上級通過智慧市場系統,向相關責任人發出任務指令。責任人接到任務,必須在指定時間內去執行,執行結果通過系統拍照回傳做為反饋。
系統還有智能任務管理功能。如設備定期維護、定期巡檢等,系統會定期自動生成任務指派給責任人,避免了因為管理者的疏忽而遺漏了任務的分配。
智慧農貿市場的流程閉環管控與智能任務管理,確保了市場的每一項工作都能夠及時、到位的執行,提高了市場辦事效率,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有效率才有效益。
四、挖掘數據價值,科學管理決策
市場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對于市場管理者的經營決策,都是具有極大參考價值的。但是這一系列的數據收集與整理工作,對于傳統農貿市場來說,是無比艱難和繁瑣的。
在實現了數字化管理的智慧農貿市場,通過智能電子秤、統一支付系統、客流采集器等一系列先進設備,實時捕捉市場各項大數據,并同步到市場大數據中心,進行科學的統計整理,供市場管理者參考。
每天營業額是多少、營業額變化趨勢如何、每天客流量是多少、客流量變化趨勢如何、最暢銷的農產品是什么、每天的客流和交易高峰期是什么時候……這一系列數據對于市場管理者來說都具有極大價值。
智慧農貿市場大數據系統,高效幫助市場收集經營數據、挖掘數據價值,讓市場管理方的經營決策有據可依、成竹在胸。
五、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人力成本
衡量一個企業的運營水平,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其資源配置、成本結構。如果一個企業的資源、成本過多集中在基層人力成本上,那么這個企業的發展模式可能就是偏低端的,這將限制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農貿市場亦是如此。
舉例來說。農貿市場根據自身規模,一般都需要配制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門口維持秩序的、看管車輛的、內部巡查的,遇上疫情這種特殊情況,還需要進一步增加人員配置來完成防疫工作。這么多工作人員的工資對于市場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支出。
在數字化管理的智慧農貿市場,廣泛使用了智能AI監控等智能化設備,占道經營、寵物闖入、非法停車等各種行為都能夠被系統及時捕捉并且提醒相關人員進行處理。針對疫情防控這種特殊需求,有大流量自動測溫系統,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疫情防控工作。
智慧農貿市場充分應用了數字化管理的理念,大量使用人工智能設備,節約了機械低效的人力勞動,從而降低市場人力成本,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使市場進入一種更加優秀、合理的發展模式,并形成良性循環。

結語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數字經濟作為一種高效率、可持續的先進發展模式已經深受認可并靡然成風,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模式。
對于農貿市場來說,也需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智慧升級改造,積極融入這數字經濟浪潮,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挖掘管理價值,以獲得更好發展。
林鯤科技做為行業領先的智慧農貿專家,深耕智慧農貿多年,上千家成功案例遍布全國各地,深受政府領導、業內同仁、客戶朋友等各方認可。未來,林鯤科技將繼續秉持科技賦能、復興農貿的宗旨,幫助全國農貿市場提高商業運營、落實長效管理。
林鯤期待與您合作。